根据磨损产生的原因和磨损过程的本质,磨损有4种主要形
式。
磨粒磨损
外来的硬粒介质(锯屑、粉尘)进入摩擦副,在摩擦面间产生切削和磨削作用,金属表面先发生塑性变形、疲劳破坏,随后
被剪切剥落而损伤摩擦面,这种情况就称为磨粒磨损。
在制材车间里,粉尘、锯屑较多,稍不注意,它们就会进入锯机的摩擦表面,造成零件的磨粒磨损。通常这种磨损的速度都
比较快,所以要特别注意保持锯机零件、部件的清洁。
疲劳磨损
在滚动的摩擦面上(如滚动轴承的滚动体表面、齿轮轮齿的节圆附近)常常会出现针状或豆斑状的小凹坑(也称为点蚀),
这种缺陷叫疲劳磨损。
出现疲劳磨损的主要原因是:在滚动摩擦面上,两摩擦面接
触的地方产生了接触应力,表层发生弹性变形。在表层内部产生
了较大的切应力(这个薄弱区域最易产生裂纹)。由于接触应力
的反复作用,在达到一定次数后,其表层内部的薄弱区开始产生
裂纹,同时,在表层外部也因接触应力的反复作用而产生塑性变
形,材料表面硬化,最后产生裂纹。总而言之,是在材料的表面
一层产生了裂纹。因为最大切应力压应力的方向呈45°角,所
以,裂纹也都是与表层成45°角。在裂纹形成的两个新表面之间,
由于有压力的润滑油的楔入,使裂纹内壁产生巨大的内压力,迫
使裂纹加深并扩展,这种裂纹的扩展延伸,就造成了麻点剥落。
由此可知,接触应力是导致疲劳磨损的主要原因。降低接触应
力,就能增加抵抗疲劳磨损的强度。当然,改变材质也可以提高
疲劳强度。此外,润滑剂对降低接触应力有重要作用。高粘度的
油不易从摩擦面挤掉,有助于接触区域压力的均匀分布,从而降
低了最高接触应力值。当摩擦面有充分的油量,油膜可以吸收
部分冲击能量,从而降
了冲击载荷产生的接触应力值。
疲劳磨损的程度,可以分为5个级别,见表4-1。
腐蚀磨损
在摩擦过程中,零件表面与大气中的氧反应,或与强腐蚀性介质反应,或在介质的作用下表面变成松软多孔,易于脱落,失
去耐落、失去耐磨的强度。腐蚀磨损通常有以下几种状态
(1)氧化磨损。金属零件表面与氧起作用生成氧化膜,在摩擦过程中这一层氧化膜逐渐被磨掉,然后再生成,如此反复循
环。其中有化学和电化学作用,也有机械作用的破坏形式,就是
氧化磨损。腐蚀磨损在摩擦的表面上有沿滑动方向呈均匀细纹的
磨痕。如果是钢铁零件,其磨损产物呈红褐色小片的Fe2O3及灰
黑色丝状的Fe2O4。这种磨损现象是正常的,一般润滑良好的滚
动轴承,都有这种氧化磨损现象
为了降低氧化磨损的速度,要求润滑油对轴承材料没有腐蚀作用,或者希望润滑油能与轴承材料作用生成一层比较牢固的保
护膜,达到降低氧化磨损速度的目的。因此要求在润滑油里加有
抗腐蚀添加剂。
(2)特殊介质磨损。在摩擦过程中,零件受到酸、碱、盐介质的强裂腐蚀,破坏速度比较快。因此,要求密封性要好,采用
抗酸、碱的润滑油脂,以延长机件的工作寿命。
(3)气蚀磨损。气蚀磨损多发生在与液体接触的零件表面,在液体压力发生突变的时候,液体中溶解有气体或含有气泡。由
于气泡的出现和溃灭,瞬时产生极大的冲击波(冲击力)。如此
反复作用,则使件表面产生疲劳呈麻点状,随后扩展呈泡沫海
棉状破坏。在气蚀严重的情况下,其扩展速度是很快的,深度可
达20mm,使机械效率下降,产生噪声,使机械零件失去工作能
力。多发生在锯机的轴承和进给装置的液压元件中。
(4)粘着磨损。由于摩擦表面存在着一定的粗糙度,在压力的作用下,当摩擦表面互相运动时,在真实接触点上产生瞬时高
温。存在于摩擦面上的表面膜在高温、高压的下遭到破坏,从而
发生新鲜金属表面直接接触,在真实接触点上发生很大的剪切变
形、扩散和转移,甚至在真实接触面积处发生粘着。特别是当摩
擦副选择不当,在较大的PV值(摩擦副工作时所受压力P与线
速度V的积)及润滑不良条件下,这种现象尤为严重。发生粘
着磨损时,摩擦力突然增大,功率消耗骤然增加,使机械零件摩
擦表面轻则磨损、金属转换、擦伤,重则撕脱、粘着咬死。